剧评:With Time
一步一步来——观戏剧盒 With Time
文:张英豪
时间真的能治愈一切吗?
戏剧盒驻团艺术工作莊義楷全权编导的第一部作品With Time(《与时间伴行》),探讨如何超克自杀倾向以及何谓心理健康层面的“康复”。这是戏剧盒继今年6月其青年支部艺树人第三届学员的毕业作Dancing with Fish in the Midnight Zone(《在漆黑深海里与鱼共舞》)后,又一部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及自杀课题的作品。
《与时间伴行》没有企图提供解决方案,或妄下价值判断,而是期冀针对这一“敏感”的课题,与观众展开一场对话——不是理性的讨论,而是具同理性的对话。为此,義楷采访了四名在10岁至29岁青少年时期曾经轻生而现正康复的过来人,并选择以引录剧场(verbatim theatre)的形式——保留大量受访者的原话来呈现《与时间伴行》,以尽量真实地还原当事人的心理状态。義楷也找来新加坡援人协会(Samaritans of Singapore)为本剧提供专业咨询,并在演出场地外提供一个解压的空间与一名来自援人协会的辅导员,让观众在观演过程中需要缓口气或协助时,可以中途离场。这样周到的安排,体现了导演与剧团的敏感与体贴。
以论坛剧场起家的戏剧盒,创团30年来其剧场风格逐渐成形——社区参与(social engagement)及对话已经成为其作品中标志性的元素。喜闻乐见戏剧盒新生代的驻团艺术工作者——刚荣获2021年新加坡青年艺术奖的韩雪梅,以及莊義楷尽皆继承了戏剧盒的精神,尝试进一步开拓剧场作品中互动与对话的性质。观演前,義楷与Ahmad Musta’ain Bin Khamis两名引导员,通过线上文字云平台Mentimeter,引导观众思考何谓心理健康层面的“康复”。演出也围绕着这一核心问题展开。
演出交错呈现了四个人物(由陈珮文、庄舒怡、方智全、Suhaili Safari饰演)各自的经历——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产生自杀念头、身边亲友的不理解或不支持、至亲的逝世、自杀未遂等等不一而足。四个人物的背景与经历截然不同,不过他们的心路历程却又高度相通——没有确切的起因,也没有确切的超克自杀倾向的方法,不过时间让他们逐渐往黑暗尽头的微光靠近。
照片出处:Esplanade - Theatres on the Bay
时间如流水,《与时间伴行》选用“水”作为贯穿全剧的意象——通过溶化、滴落、汹涌、冻结、流淌、蒸发等水的不同状态,再现四位人物的心理健康状态。四位人物在叙述各自的故事时,不断往悬空的不同容器中倒水,仿佛浇水灌溉、细心呵护;这些容器又似乎是一个个秤,秤量他们逐渐无法负荷的心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心理健康如水,流动是再自然不过的状态,我们该如何保持风平浪静?滴答的水声,也象征时间的流逝——时间是否能及时让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维持心平气和的可能性?
《与时间伴行》有一场戏,时间仿佛活了过来——舞台中心的白色圆形体在转动的灯光下化身为日晷,使得光阴的流转具像化。灯光、音效、舞台设计这三大剧场元素,在光影之间赋予了《与时间伴行》抚慰人心的诗意。四个人物随着时间的流淌,心理得到抚慰,逐渐稳健地“康复”。时间给予他们喘息的机会,反思自己的心路历程,并提醒他们——一步一步来。
时间或许无法治愈一切,但在它的伴行下,一步一步来,能够产生各种可能性,让我们学会与心魔相处。
观演后,两名引导者再次出场与观众进行论坛似的互动——询问观众看了演出后,有没有对心理健康层面的“康复”有不同的诠释。如果演出的目的是产生对话,我所观赏的那场演出无疑是成功的。好几名观众踊跃分享他们的观感,比如建立安全空间、破除偏见与歧视的重要等等,甚至有从事辅导工作的观众痛斥部分业者也持有偏见与歧视,令人唏嘘。
不过,这群观众似乎长期关注心理健康与自杀课题,他们在观演后有获得什么崭新的启发或范式的转移吗?
《与时间伴行》是滨海艺术中心“艺想天开”(Feed Your Imagination)系列演出之一,这个系列针对的观众群原本是在籍学生,然而由于疫情的关系及课题的敏感,演出改为开放给17岁或以上的公众。我不禁浮想,如果年少的学子们观看基调沉重、节奏平缓的《与时间伴行》,会有什么反应与感受呢?在互动环节,两名引导者又会如何引导学子们破除偏见与歧视?或许更重要的是,演出是否让观众产生与心理不健康者的共感与同理心?
当然,两名引导者届时肯定会尝试不同的引导;而且场刊也非常用心地附上观后活动和引导问题,可供学子们进一步思考。
与时间伴行,義楷如果一步一步地继续深耕这一课题,或继续开拓剧场的社区参与及对话性质,肯定会产生令人期待的各种可能性。
关于演出:2021年10月29日,4PM,滨海艺术中心小剧场,戏剧盒呈现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