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评:每一件美好的事
在不圆满的生命里画圈—— 观《每一件美好的事》 文:梁海彬 2020年2月,我读了英国作家麦特·海格的自传《活着的理由》,作者分享了一份“如何活着”的清单,列出各种常常被我们忽略的生活小事,如“去跑步,再做做瑜伽”、“选择善良”、“意识到你在呼吸”…… 40个简单的提醒,让人重获生命的感受。 然后疫情来袭,忽忽两年,艺术工作者们都在思考疫情带给我们的启示。钟达成集翻译、导演、空间设计和演员于一身,在今年华艺节,给观众带来了《每一件美好的事》。戏中的叙述者自7岁起为了帮助抑郁症的母亲,写出一份“好事清单”,与观众一起在笑声中探讨抑郁症和自杀相关课题。 观众有机会和钟达成对戏 舞台空间呈圆形,观众坐着时能够看到彼此,演区上挂着许多灯泡,像“点子灯泡”,每当叙述者想到好事,都会闪烁。圆圆的灯泡像星空,灯泡也引领观众的视线,因为在演出过程中,叙述者会要求观众扮演剧里的角色。观众不仅有机会和钟达成对戏,还能过足戏瘾呢。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角色扮演,观众有机会从不同人物的观点,去亲身体验叙述者的生命遭遇。 每场演出的观众如何即兴反应,都让每场演出的气氛、能量、以及内容细节变得不一样。演员除了表演,还需引导观众,例如我看的那一场(2月11日下午场),有观众扮演学生,却不太会读手上的中文书写,于是有其他观众热情地帮助:“找同学帮忙念!”,完全沉浸在戏剧的世界里。 演员自然流转的演技 在安全距离的条例下,叙述者发挥创意,隔空与观众握手、挽手、拥抱,甚至在剧场内引领观众做久违的“加冷人浪”,成功拉近观众之间的情感距离。两年来的安全距离措施已形成了疏离感,我们却终于有机会在剧场内体验能量流转不息的美好感受。《每》以最简约的形式,达到最好的效果,发挥戏剧艺术潜在的凝聚力,是一件美好的事。 钟达成版本的《每》,音效、灯光、演员的配合度都很精准,观众做临场即兴时,整体节奏也很舒服自在。演员成功渲染气氛,调节观众情绪,自然流转的演技张弛有度。他在演区内走圈,面对围成圈的观众讲述故事,“圆”于是成了独特且强烈的符号,把剧场外的世界浓缩成黑箱内的一小世界,连接了场内所有人,让我们都相信,这位不知其名的叙述者,可以是我们身边的任何人,更可以是我们自身,在走出剧场后,开始清算,对自己而言的每一件美好的事,找到活着的美好。 为疫情下的观众献上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