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评:纪念日,再见
Image courtesy of Nine Years Theatre. Photo by Yeo Siak Ling.
纪念作为抵抗的力量——观《纪念日,再见》
文:张英豪
身为剧场创作者,能为另一伴做的最浪漫的事是什么?
我想,自编自导一部探讨纪念日的剧目,并与另一伴同台演出,肯定是其中一件最浪漫的事。
继6月份走实验风格的《山的迎风面》,九年剧场在九月份则回归拿手的写实风格,呈献由现实中的夫妻档、本地剧场界的神仙眷侣——九年剧场艺术总监谢燊杰与剧团总监徐山淇主演的双人戏剧《纪念日,再见》。这部剧是燊杰第一次同时担任编剧、导演和演员,也是他创办九年剧场十年来第一次参演剧团的演出。山淇与燊杰虽然不是第一次同台演出情侣,但是由于剧中人物背景与两人相似,剧本又出自燊杰之手,观剧时难免“对号入座”,多了一份猜测哪些情节是两人真实经历的乐趣。
《纪念日,再见》采用纪安妮(徐山淇饰)与念凯文(谢燊杰饰)述说故事的视角,通过两人的回忆与反思,叙述了这对恋人从相识相恋、结婚生子、共同成立剧团,到凯文患癌逝世,在一起29年的故事。叙事重点聚焦在两人的相恋纪念日上——四年一度的2月29日,并通过几次的纪念日,带出了两人在柴米油盐的生活中的浪漫与痛楚。故事结尾为人物跳进跳出回忆现场提供了合理的解释:这部剧其实是病逝的凯文未完成的剧本,安妮最终把剧本写完——两人共同谱写的回忆,他们选择记得什么?怀念什么?
《纪念日,再见》是一部具有强烈“作者风格”(auteurship)的戏剧,无论是谐音梗(男女主角的姓氏凑成“纪念”、女主角的英文名字Annie与纪念日的英文Anniversary谐音)、剧中的玩笑与幽默、具有诗意与哲理的台词等等,都带有强烈的谢氏风格。尤其是叙事上写实中又夹杂布莱希特的疏离效果,人物一时扮演回忆中的片段,一时以过来人的身份反思这段回忆,非常考验导演的调度与主演的演技。然而这部剧完全是为山淇与燊杰量身定制——两人绝佳的默契与精湛的演技,让观众“深信”这真的就是两人之间的故事。这部剧的布景精简,仅通过一张桌子几张椅子的变化,就勾勒出餐馆、卡来OK厅、住家,甚至巴黎的场景,展现了一种化繁为简的写实风格,也符合这部剧作为回忆现场场景朦胧的特质。
《纪念日,再见》回忆的不是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如其副标题所揭示——一段“柴米油盐的浪漫”。开场奠定了这个基调:在轻音乐的伴奏下,凯文与安妮穿梭于舞台上,各做各(日常琐)事,仿佛身处于同一个空间,实际上却各处于自己的空间中——这不正是伴侣之间相处的状态吗?学会独处才能更好相处。或许有些观众观剧后会诟病剧中的某些桥段似曾相识,或故事没有涉及有关记忆的虚构性等更宏大的课题,但正是这些日常的情节,让观众能够代入角色而产生共鸣。《纪念日,再见》其实不仅是关于爱情的故事,而是如剧中凯文所说,是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
人们是否能通过“纪念”这个行为来抵抗时间的残酷呢?
纪念,除了记念美好(约会、告白、求婚、初为父母),也让人学会接受痛苦(争吵、恋人的死亡)。人生难免不顺,感情难免波折,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些不如意?尤其对其中一场独白印象深刻——凯文由于忙于工作,忽略了安妮与孩子,忘记了纪念日,他陷入深深的自责,展现了个人在现实生活这个黑洞前的无力感。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凝视这个黑洞的时刻。这部剧虽然没有扩展凯文是如何克服这种无力感,但是相信通过“记念”这些时刻,凯文掌握了抵抗时间的残酷与人生的痛苦的力量。
或许,我们能为另一伴做的最浪漫的事,其实仅是用心地——纪念。
关于演出:2022年9月24日,3PM,戏剧中心黑箱剧场,九年剧场 呈现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