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评:四马路
(照片由实践剧场提供) 重建丰富多元的新加坡历史——观《四马路》 文/张棋汶 五年前有幸加入「剧读」团队开始撰写剧评,评的第一部剧就是实践剧场在2018年首演的《四马路》。这次重回滑铁卢街时,还依稀记得当时剧中所呈现的一些故事,一开始有点担心这次无法以新的“视角”来看戏。但演出开始后,当我再次穿梭于四马路的街道与建筑时,便发觉这些顾虑是多余的。正因为《四马路》作为流动剧场的特殊性质,以及每组观众会被分配前往不同路线的精心安排,让两次观看这部剧的体验都充满了惊喜与期待。 再现被官方历史遗忘的记忆 《四马路》以流动剧场的形式,带领观众走进四马路的世界,呈现的是10个曾在四马路周围发生的故事、历史事件和都市传说。在登记入场后,工作人员就将不同颜色的小包包分发给观众,每个颜色都有专属的叙事路线,而叙事的内容和先后顺序的不同,便决定了观众当晚所得到的体验。 在处理这些跟四马路有关的历史故事时,《四马路》选择以小人物的视角进行叙事,通过多语形式,呈现的也大多是鲜为人知的小故事。比起国家官方叙事的统一性和单一性,这样的叙事方式再现了那些被大历史所遗忘的个人与地方记忆,也体现出了新加坡过去的多元面貌。 从演出名称《四马路》来看,编剧舍弃了由殖民政府命名的“滑铁卢街 / Waterloo Street”,而是以坊间俗称的“四马路”(也采用了英文直译 “Four Horse Road”)为剧名,或许也是一种抵御国家叙事、殖民主义的方式,同时也赋予了《四马路》里的故事和人物发声权,让这些小人物的声音和民间记忆来说故事。以“囚犯与男生”的那场戏为例,观众通过印度籍囚犯与华族男生的日常交流和对话,无需复杂的布景和道具,便仿佛回到了19世纪殖民时期的新加坡。 (照片由实践剧场提供) 在历史与现实中建构集体记忆 《四马路》也具有特定场域演出的特性,通过挖掘四马路周围的相关资料,在四马路街道上演现实历史中发生过的事件。不知是否为执行上的挑战,演出空间并没有横跨到滑铁卢以外的其他街道,少了这些“真实空间”,难免些许影响了演出的“沉浸感”,也让人觉得故事有些零散。但制作团队借由引路人的角色,引导观众漫游于实践剧场与毗邻的C42两栋建筑,由里到外大大小小的办公和排练空间,化身为各场景的舞台,也给观众创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观戏体验。 剧中,观众时而是坐在一角聆听故事的旁观者,时而则是历史事件的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