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评:四马路
文:张棋汶
我沉浸于眼前红灯区街景的喧嚣与欢笑,一度以为自己穿越回到20世纪初的滑铁卢街,直到听见后方马路上传来一阵阵熟悉的汽车引擎声,将我从虚幻带回现实,才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正在窥看历史的旁观者。那么这段关于四马路的故事,究竟是谁的历史,谁的记忆?
实践剧场的《四马路》走出传统剧场空间,带观众穿梭滑铁卢街,挖掘这里的地方记忆,窥探本地150年的历史变迁。滑铁卢街作为这部戏的主要场景,经由导演和编剧层层解剖,许多被遗忘的人、事和物得以重新浮现。这些故事承载着不同群体的个人和集体记忆,在《四马路》中更成为饱满且珍贵的历史素材,拼凑后为新加坡建构出一段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民间历史。
谁也没有全知视角
随着历史旅程的展开,观众穿越时间(不同年代)和空间(不同建筑和场景),重新翻开四马路的记忆篇章,见证那些曾发生于此的事件。导演也试图让观众成为谱写地方记忆的一分子。
在“南迪纳照护之家”一场戏,演员们直接同观众互动,打破二者之间在传统剧场框架内的原有界限。观众化身为演员之一,扮演新加坡中华妇女协会的义工,可以自行到各个角落与居民“聊天”,聆听社会底层分享自身的人生经历。观众从偷窥者转为参与者,在四马路的众多历史记忆中,占据了一席之位。
由小人物叙述历史
有别于一般由掌权者叙述的官方主流历史,这部戏的历史故事大部分交由社会中的小人物叙述。
在连接印度庙与酒店的后巷里,酒店的中国籍接待员与印度庙的本地员工虽然在国籍、种族、宗教和语言上都存在差异,但各自对观音的理解和态度一致,呈现的是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互补与相交融。观众近距离倾听这些小人物诚挚的心声,通过个人叙述为这个地方建构出最朴实的民间历史。
这部戏以记忆作为重要手段,追溯了发生在滑铁卢街一段段错综复杂的历史,内容相当丰富和精彩。若以四马路街景对照本地近200年的社会变迁,我们应该怎么从一条街的故事,延伸至更宏观的视角来反思国家、社会与自己的关系?
在这个急剧变化的世界和社会中,身边许多人事物可能都只是稍纵即逝的幻影,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四马路》所呈现的个别故事显得更为重要,个人叙述作为一股强大的潜在力量,能够建构出属于一个地方的集体记忆,成为最真实并值得被保留与叙述的对象。
发表于《联合早报》,2018年4月12日
关于演出:2018年4月4日(7:30PM),滑铁卢街,实践剧场呈献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