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评:0600



死刑的顾虑 ——观“0600”

文:李连辉

死刑并不是新加坡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课题,可是一个结果如此严重的司法判决,是否值得我们更仔细的思量?

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两年前发布的一项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新加坡人赞同死刑制度。但同一份调查也显示,超过半数的人对死刑制度缺乏了解。由“原·空间”剧团(Ground Z-0)呈献,颜橦导演的“0600”就试图带领观众探讨新加坡死刑制度背后的一些迷思,让观众对死刑有更深入了解。

“0600”是一个在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上演,约45分钟的实况演出。众所周知,国家美术馆前身是政府大厦和最高法院大厦。馆内仍保留过去最高法院大厦里的牢房和法庭,这些设施如今已成为展区或办公室。“0600”的演出让观众探索牢房与法院之间的秘密通道,并且利用这个通道作为演出空间。


观众不再只是观众

在短短45分钟的戏里,观众的“身份”转换了三次。每一次的转换都是无预警的。观众通过这样的剧场设置,开始从不同角度思考死刑所带来的结果与痛苦。

演出一开始,观众被戏里的“警员”领到牢房外,隔着铁窗观看一名被判死刑的女囚犯在牢房内的独白。这名囚犯声称自己是无辜的。她说自己在旅行时结识了另一名旅客,被对方栽赃运毒,被判处死刑。她说自己仍然年轻,还有许多心愿未完成。此刻,观众是个旁观者,对于这名女囚犯,观众只能给予第三者的同情。在当下,观众虽然会思考死刑或许真的太严厉,但并不会对女囚犯产生太大共鸣。

接着,观众被领到一个斜斜窄窄的楼梯。上楼后,几名“警员”呼喝观众分组,一个一个在纸条上写下自己最后一餐的要求和最后心愿。接着,观众被令测量体重和拍下一张即时成像的照片。这几个情节设置,使观众的身份在当下转换了。他们从原本看戏的旁观者,转换成被判死刑的囚犯。虽然整场戏时间不长,但是观众能体会到死囚临近死亡前的末路之感。

在下一场戏,观众被引到曾经是法庭的画廊空间里。当观众在欣赏画作时,一名演员在观众群中开始了她的独白。她说自己的儿子30年前被人谋杀了。这30年里,她一直纠结于儿子的死,如今她终于懂得释怀,原谅该杀人犯。这段独白是整个演出里,最具戏剧张力的一场戏。演员打破了第四堵墙,直接与观众对话。这种虚实交错的演出,使观众置身其中,身份转换成与剧里人物共处同个时空的角色,跟她一起为这场悲剧感到遗憾。

这几次的身份转换,促使观众从不同角度思考死刑所带来的后果,让观众对囚犯和受害者家属产生同理心。演出一开始强调作品本身立场中立,但是我们不得不思考,是否应该继续支持如此残酷的司法制度?

碍于时间所限,“0600”无法完全让观众进入一个完整的思辨过程。如果,观众能与演员进行互动交流,针对死刑这个课题做更深层的对话与辩论,观众或许能从戏里收获更多。

此外,国家美术馆虽然保留了牢房与法庭的部分结构,但是观众还是在看戏的过程里,看到美术馆的冷气办公室。这无疑限制戏里所要呈现的虚幻感,干扰观众进入死囚内心世界。但是即便如此,“0600”利用剧场引开一个极重要的社会话题,促使观众利用批判性思维去探究一个会深深影响新加坡社会的司法制度。在这方面,“0600”是成功的。


发表于《联合早报》,2018年5月5日
关于演出:2018年4月27日(10:45PM),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新加坡国际艺术节2018,Ground Z-0(原。空间)呈献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剧评:傻姑娘与怪老树

剧评:ITI FYiP 2023

剧评:The Ch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