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评:Catamite





物品蕴藏着的人性 ——观 “Catamite”

文:刘思娴

观戏前,对演出的了解仅限于宣传资料上,导演罗子涵无奈与认命地被无数只手表缠绕着的画面。人、时间、物品之间交织难分的关系,在演出中被鲜明地勾勒描绘,却难以将其厘清。

“Catamite”是首演于2019年M1新加坡艺穗节的实验性剧目。罗子涵创作的作品一向具有实验性与创新性,这次的表演采用新颖的“参与性演讲表演”(Participatory Lecture Performance)形式,导演在表演全程中演讲,并穿插着观众参与讨论,甚至表演的机会。

物品与我

罗子涵开场就表明希望通过表演探讨“物品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随后观众按嘱咐将摆放整齐的椅子移向场外,坐在白色的地板上,将自己所带来的物品逐一摆放在周围。展示的方式与物品由观众决定,完成后可任意走动观赏其他人的物品。白色的地板如同画布被五彩缤纷的物品点缀成一幅大型抽象画。

之后观众必须选出最能够代表自身存在的一件物品,放到位于演出场地中心的灰色长桌上,并提供简短的形容。我巨细靡遗地描述了开场的环节,是因为导演成功地让观众体验探讨物品与自身存在价值的关系。

桌上有每天须服用的药品处方单,有准备在晚餐吃掉的香蕉,也有奶奶排了数小时才求来的护身符,这些种种不同的物品承载了不同回忆、意义与期望,而观众仅能够通过物主的简短描述,窥探背后的故事。

他与物品

罗子涵回忆起在参观了澳大利亚的同志档案后,回国就着手筹备新加坡酷儿物品的展览。当时名为“酷儿物品:为未来的档案”(Queer Objects: an archive for the future)的装置艺术,在开放前收到了必须撤去其中三个展品的通知。这是展场管理者为了避免触犯法律所采取的措施。最为有趣的是,其中一件展品之后在导演强调其医疗用途后得以展出。

这些酷儿捐献的物品中有莱佛士书院的校服,有男性肚皮舞者第一次参加比赛的服装,还有出现于必要剧场三次演出的《周丰林的独白》(Completely With/Out Character)中,象征着爱之病患者的希望的蜡烛等等,标识了物主在不同生命阶段的经历与心境。在导演的指导下,几名观众戴上这些物品,扮演起1941年触犯刑法条款377A的案件,在疑云重重的情况下被结案,属于涉案者的手表与衣服成为唯一无偏颇的证人。

“Catamite”让观众身临其境,体验到在不同角度下,物品所承载的各种意义,以物品为象征,隐喻人生命历程与价值观念的多元性。

观演后步出黑箱剧场,读着一名观众对于我的物品在未来语境中的猜想,困惑我的是在这艺术空间之外,消费主义将物品的囊括,是否使其承载的意义被消费殆尽?在全球文化日趋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在意识到差异性后强调彼此的尊重是否更重要?

发表于《联合早报》,2019年2月9日
关于演出:2019年1月26日,1PM,42新剧中心黑箱,M1艺穗节2019呈现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剧评:傻姑娘与怪老树

剧评:ITI FYiP 2023

剧评:The Ch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