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评:第一舰队



航向希望的港口 ——观“第一舰队”

文:李连辉

一名年轻少尉授命在航向澳大利亚的第一舰队上,给五名大英帝国的囚犯排演一出戏。原本意兴阑珊的囚犯,却在荒谬之中寻找到生命的希望、信念与行动。由谢燊杰编导的《第一舰队》是九年剧场与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首次联合呈献的戏剧演出。这部戏揭露了统治者的种种残暴与压迫,却也同时展露艺术唤起人性的力量。

残暴与压迫

《第一舰队》主要从五名囚犯的经历揭露统治者的权力压迫。囚犯们虽然都犯下错误,但观众不难发现他们每个人都是值得同情的。戏中第一位阐述自己故事的是患有视障的解梦师Liz Abraham。她因为捡起街上行人丢下的手帕而被控偷窃。她的小小过错给她换来长达七年的监禁。这样的不平等待遇是剧中压迫的定律。法律的功能已经不是为了伸张正义,而是作为一种镇压工具。

另一名囚犯Henry Mason的故事,则充满着不公。他因为刺死了谋杀弟弟的流氓而被判死刑。警方最终念在他杀的是通缉犯,立下功劳,饶他一死,改为终身监禁。剧中所刻画的执法机构,是极为无能却又极度残暴的。警方的怠慢使人民走上绝路,他们最终还须要靠人民互相残杀才能维持社会安宁。

统治者反复的审查也是压迫的方式之一。舰上几名军官都是象征统治压迫的不同化身。剧中代表宗教势力的神父,指剧本涉及诋毁宗教的内容,建议少尉改写里头的剧情或换掉剧本。接下来,神父更与少校联手,让少校终止戏的排练。这几段情节凸显出某些权力机构对人民思维的把控,试图以不同种类的手段来消磨人民的批判性思维。

艺术的力量

虽然《第一舰队》所塑造的世界是个充满压迫的悲惨世界,但是该剧试图给观众指引出对抗压迫的策略。

舰队总督希望艺术能感化囚犯,所以决定让少尉给几名囚犯排戏。如他所愿,囚犯们在排戏过程中找到了希望。Henry Mason的成长最为显著。开始时,他觉得排戏只是在浪费时间。但是,看到其他囚犯努力付出,他也把台词背好。排演时,他的表现是最自然的。即使戴上手铐,他仍然坚持排演。剧中人物因为艺术的熏陶,开始在压迫中找到了活下去的意义。

剧中一个重要设置就是《伪君子》的戏中戏。观众观赏的不只是囚犯们的戏,他们看到的也是囚犯们戏里后设的戏。囚犯们因为排戏而被感化,这一点对于观众更加明显。他们能看到剧中角色在每一轮排演时的进步。他们也能看到囚犯的关系因为排戏而变得更亲密。William Paterson和Henry Mason首次排练时,因私底下的瓜葛而演得生硬。但是当他们重演时,《伪君子》的台词刚好让他们释放紧绷的情绪。观众看到了他们演技上的升级,凸显出艺术唤起人性的力量。

整部戏最让人观众动容的,也许是戏的尾声。帘幕打开,六名演员奔向新世界。囚犯们离开了军舰甲板,在火烧的艳阳下,爬上澳大利亚的岸上。他们放下过去的枷锁,打开新的世界,拥抱未知的可能。这场戏让观众看到一个空间的重塑,这样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可能就是艺术的力量。

《第一舰队》成功地刻画出殖民统治的黑暗面,并通过艺术鼓励观众修炼自身的同理心。这部戏也许让我们能更真切地反思新加坡开埠200年的殖民历史。剧本紧凑的节奏,与《伪君子》巧妙的互文,以及高超的舞台设置让《第一舰队》成为今年最精彩的演出之一。这是九年剧场的另一佳作,不禁让观众期待九年的下一场演出。


发表于《联合早报》,2019年8月3日
关于演出:2019年7月20日 ,8PM,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九年剧场与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联合呈现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剧评:傻姑娘与怪老树

剧评:ITI FYiP 2023

剧评:The Ch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