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评:Supervision

照片由W!ld Rice Theatre提供

监视 / 透视——观“Supervision”

文:杨全斌



舞台上三位人物的关系,对许多观众来说肯定是熟悉一幕。

因行动有限而需长期看顾的年迈长者、其忙于兼顾事业和家庭的夹心层孩子,以及受聘请充当看护者角色的外籍帮佣。这是典型新加坡家庭的写照,是你我时常能目睹耳闻(甚至正在维持)的三角关系。不同的是,剧情展现出极端例子——孩子声称以选择独居长者的利益着想,暗地里在长者家中的各个角落安装电眼,随时监视屋内的一举一动。

这是野米剧场二次上演“Supervision”。原先的呈现即已借助多媒体来放大戏剧张力,带领观众反思外籍客工待遇、雇佣关系、跨文化交流、监视科技等课题。野米位于福南商场内的崭新演出场地(Ngee Ann Kongsi Theatre,义安公司剧院)依然让观众在全景式的格局里,极少阻碍的条件下看到台上的点滴。有趣的是,此次演出的舞台设计出现半透明的多孔墙,即便处于墙后的人物也无所遁形,让台上眼熟的日常环境显得不自然,加强了“Supervision”的看与被看语境。

观众可以在演出里看到一位仍会有生理反应、会为生活自理能力与隐私担忧的老人 Teck。同时,也可看到一名虔诚、孝顺、善良且有诚信的外籍帮佣 Yanti。把代表两种不同边缘人物的再现,以如此人性化的设计处理,方便观众轻易地同情两者的处境,这是剧本的成功之一。另一个做得好的部分,即释出常被大家忽略的夹心层看护者的心声。

Teck 的另一主要看护人便是他的女儿Karen。上有老、下有小的 Karen,最先以几近控制狂的形象与观众见面。不单迫使父亲与帮佣在零隐私的条件下生活,连后两者的生活细节大多都必须如她安排进行才算合理妥当。父女俩在剧末为了家中的电眼而对峙,却让观众对她有所改观。

这场大爆发,把观众之前慢慢对老人与帮佣所培养的关注,迅速推至Karen身上。Karen 毫无保留,辩解自己的行为之余,借机宣泄心中积累已久的不满与委屈。作为老人唯一有血缘关系的看护人,Karen的字字句句都道出在现实生活中,同样得扛起看护人角色的子女们鲜为人知的苦楚和心酸。

诚然,“Supervision”也可解读为由上而下的权利关系隐喻。可我认为,这部作品更值得我们撇清政治,专注于发挥更浓厚的人文关怀。毕竟这出90分钟的优质写实剧,除了让观众踏出剧场时有满足感,其也在观众脑海里留下更多疑问:看护者尽责时,合理范围有多广?雇主与帮佣之间的各自权益,该如何相互顾及?被看护者让出部分隐私权时,底线又能怎么拿捏?

我国是个老龄化社会,未来必将出现更多像是Teck一样必需被看顾的长者,但同时也意味着会有更少的Karen来填补看护人的角色,或出钱聘用帮佣来分担责任。带着这一系列疑问,“Supervision”提供反思契机,不单提醒我们重新监察现有的三角关系功能,某种程度上也是个提示:是时候应该透视这一层面,想像出另一种较有持续性的生活模式。

关于演出:2019年8月10日,2.30pm,义安公司剧院 The Ngee Ann Kongsi Theatre,野米剧场 W!ld Rice Theatre 呈现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剧评:傻姑娘与怪老树

剧评:ITI FYiP 2023

剧评:The Ch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