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评:The Lifespan of a Fact
艺术的真理—— 观 “The Lifespan of a Fact”
文:梁海彬
节目场刊的封面写着“核查事实,别去夸大其词”(Fact-check, not fact-stretch),似乎表明了创作团队的立场。剧中的事实核查员吉姆(Jamil饰)实事求是,把撰稿人约翰(Ghafir饰)在文章里被扭曲的事实一一指出。观众很容易认同吉姆的论点,这毕竟是关于一个少年坠楼的杂志报导,怎么能任意夸大和扭曲?
吉姆和约翰的二元对峙,幸好有艾梅里(许优美饰)这个杂志编辑来调节。当吉姆执着于事发当晚的月亮究竟是圆或缺,艾梅里以职业操守决定这个细节对文章毫无影响;艾梅里也会质问约翰为什么把当天另一个少女的坠楼自杀改写成上吊自杀。她不偏袒任何一方,反而让观众得以看到这个课题的复杂性:记者职业道德操守,和小说家创作的自由表达,在“真相”和“事实”面前,都必须受到考验。
因为艾梅里,观众明白这不是站在哪一方的问题,而是陷入“如何还原真相”的艰难课题。
吉姆很快就把“事实”等同于“真相”,约翰却以心去感受坠楼少年的内心世界,自行扭曲事实之后,反而成功刻画出坠楼少年的内心,让少年的母亲读了文章后落泪:这真是我的儿子啊。
少年的鬼魂被灯光勾勒出模糊的影子,时而出现,默默看着吉姆核查事实。然而,难忘最后一幕,三人一起把约翰的文章朗读出来,少年的鬼魂在聚光灯下踏入客厅,清清楚楚出现在观众眼前。约翰的文章虽然充满扭曲的事实,反而让观众清晰地看到了少年本身。
如果少了艾梅里编辑的角色,相信这出戏将沦为一场关于“事实”与“真相”的思想实验。然而吊诡的是,这虽然是该改编自真人真事的戏剧(吉姆、约翰、自杀少年都真有其人),艾梅里却是三位编剧创作出来的虚构角色,是编剧们的谎言。
编剧为了戏剧效果,舍弃了“事实”,进行创作的表达自由,设计了“艾梅里”,也让吉姆和约翰之间原本长达七年的论战,浓缩成五天里发生的事……
但是,观众应该不会因为编剧们的谎言,而因此减少了看戏的乐趣;也应该不会在知道真相以后,削弱了对课题的感受。
原来《事实的寿命》才是编剧们和导演的思想实验,观众则是实验的参与者!
毕加索曾说过:“艺术是让我们明白真理的谎言……”(Art is a lie that makes us realize truth)。新加坡专业剧场选择为观众呈现这样的悖论,一面要求观众“核查事实”,一面又以艺术手法让观众体会“有时候真相是可以大于事实”,展现艺术古往今来呈现“真理”的魅力所在。我只希望台上的布景门墙在换场时能够更坚固,不要在移动时摇摇晃晃—— 但是,也许因为舞台幻觉的破灭,反而更能让观众更真实地感受其课题呢。
发表于《联合早报》,2020年03月05日
关于演出:2020年2月27日,8PM,KC Arts Centre剧院,新加坡专业剧场 呈现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