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评:XX神童




文化传承的维谷 ——观《XX神童》

文:杨全斌

时隔九年,实践剧场今年于“M1戏戏节”,再次呈献奇幻话剧《XX神童》。在一个人类不再膜拜神明的世界里,仙人少了源自凡间的香火而失去仙术。丧失仙术的众神若不是逐渐消失,便是一一下凡至新加坡,改行从事各种现代人类职业,过着与你我无异的凡人生活。随之沦落凡间的仙人后裔——“神童”们,因缺乏祖辈的教导不能有效地修炼仙术,而始质疑自己的仙人血统。

结合新闻事件

此次演出地点在椭圆形的黑箱剧场,观众沿着边缘环绕排坐,可从360度无死角的位置,时而于面前,时而于背后,观看表演。如此颠覆空间感的设计,将虚实的界限模糊至极,让观众轻易相信自己不是在看戏,反而正在参与撰写现代神话故事。

演出所使用的语言,是掺杂着英语词汇的地道新加坡式华语。再加上把本地新闻事件,如乌节路大淹水,归咎于神童们施展仙术时出错所致,《XX神童》的本土化尝试,的确有助于让剧情更通顺不牵强。

三名分别饰演神童“小雷女”“敖迷”与“常忘忧”的演员,通过滑稽幼稚的台词与行径,卖力地突显人物的稚气。或许是他们实际年龄的关系,让人看了稍感别扭,不过剧情因此得以在轻松搞笑的氛围下推展,但也使观众不容易掌握故事寓意背后的现今文化议题。

对现世不满的“哪吒”为了恢复仙人的昔日光辉,暗中利用神童们找回仙术。哪吒后来得偿所愿,但是岛国因此失去电源,随之陷入大瘫痪。最终,神童们在玉皇大帝、孙悟空的合力之下,收服了哪吒,成功恢复被打乱的正常秩序。从表面来看,这不过是典型的“邪不胜正”寓言故事。然而,以宏观角度进一步思考,故事其实隐喻的是我国华族文化传承的问题。

文化与语言相互依赖及影响。可是本地华人的华文水平每况愈下,对华族文化传统与习俗的认知和掌握,日渐衰弱。

推陈出新 传承文化

身为新加坡华人,面对大环境变迁导致的这一局面,我们该如何应对自身文化流失的现实?且又该以什么依据来确立我们的文化身份?是否如固步自封的哪吒一般,坚持复辟传统,排斥现代?还是向与时并进的玉皇大帝看齐,完全抛弃陈旧的一切,推崇现代?

我国华族文化的传承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实在没有一定的标准答案。年轻国人对于自身文化的认识与归属感,确实不如年长国人一般丰富、浓烈,但这并不意味着新加坡华族文化必定是迈向死亡。相反的,这也许就是文化演变、再造的机会。哪吒与玉皇大帝其实都是极端的代表,神童们在接触了两种不同态度之后,以独立不偏袒的立场作出判断,未来与身份之前所带来的迷惘也随之消散。这就是《XX神童》给予的正向提醒:一切的成败仅悬于一念之间,只有从平衡的角度出发,我们才能够做出符合时宜的选择,让本土华族文化推陈出新,继续生存、成长。

发表于《联合早报》,2018年9月6日
关于演出:2018年8月10日(8PM),实践空间,实践剧场M1戏戏节 呈现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剧评:傻姑娘与怪老树

剧评:ITI FYiP 2023

剧评:The Chair